?關于印發《山東省注冊城市規劃師第三注冊周期繼續教育必修課培訓方案》
????根據全國注冊城市規劃執業資格制度管理委員會《關于印發<注冊城市規劃師第二注冊期繼續教育必修課教學計劃>的通知》要求,結合我省實際情況,在廣泛征求我省注冊規劃師意見的基礎上,經專家論證,制定了《山東省注冊城市規劃師第三注冊期繼續教育培訓方案》,現予以公布實施。
?
附件:山東省注冊城市規劃師第三注冊周期繼續教育培訓方案?
?
????????????????????????????????
????????????????????????????????????????????? 山東省建設執業資格注冊中心
??????????????????????????????????????????????????? 2015年3月12日
?
????????????? 山東省注冊城市規劃師第三注冊周期繼續教育培訓方案?
?
??? 為認真貫徹執行國家關于注冊城市規劃師繼續教育的有關規定,不斷提高注冊城市規劃師的執業能力和水平,拓展新視野,補充新知識,結合我省實際情況,制定注冊規劃師第三注冊周期繼續教育培訓方案。
一、培訓目的
? 注冊城市規劃師繼續教育培訓旨在使注冊城市規劃師及時了解和掌握國內外城市規劃在編制設計、技術管理等方便的動態,使注冊城市規劃師的知識和技能不斷得到更新、補充、拓展和提高,完善其知識結構,適應建設事業發展的需要。
二、培訓學時
??? 注冊城市規劃師在三年的注冊有效期內需完成120學時的繼續教育培訓內容。其中必修課40學時,選修課80學時。?????
三、培訓方式
??? 注冊規劃師繼續教育必修課采取脫產學習、集中授課的方式進行,由省建設執業資格注冊中心統一組織實施,學習合格頒發結業證書。選修課采取網絡自學等方式進行。
四、培訓內容
必修課:
(一)城鄉規劃
(二)城市規劃管理與法規
(三)城市交通規劃
(四)新城市主義案例分析
選修課:
(一) 綠色建筑
(二) 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街區保護規劃編制審批辦法
(三) 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
(四) 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
(五) 城中村改造
五、教學計劃
?
類別?名稱?學時
?
必修課?城鄉規劃?10
?城市規劃管理與法規?10
?城市交通規劃?10
?新城市主義案例分析?10
小計??40
?
類別?名稱?學時
?
選修課?綠色建筑?16
?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街區保護規劃?16
?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16
?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16
?城中村改造?16
小計??80
合計??120
?
六、教學大綱
(一)必修內容:
1、城鄉規劃
主要內容:? (1)社會規劃研究:社會規劃的概念和模式;城市規劃與社會規劃的結合;城鄉規劃中的社會會規劃探索;社會規劃研究的。(2)生態文明建設:生態文明的內涵與政策目標;生態文明建設與城市發展;生態城市的理論基礎;綠色生態規劃技術;綠色建筑與低碳生態城市;綠色交通和綠色市政規劃。(3)信息技術應用:典型應用;信息技術的積極作用;業務視角的信息技術;演進中的技術;非技術因素的制約。(4)城市空間理論:城市空間、城市空間理論與城市規劃;城市空間理論的歷史演變。
2、城市規劃管理和法規
主要內容: (1)城鄉規劃行政法學基礎:新形勢對依法行政的總體要求;行政法學有關知識;城鄉規劃法制建設(2)城鄉規劃行政法律與規范標準框架:《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的基本內容;《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的配套法規、規章;城鄉規劃技術標準和技術規范;城鄉規劃相關法律、法規及文件。(3)城鄉規劃當前方針政策及職業道德:城鄉規劃建設方針政策;城鄉規劃行業職業道德。(4)城鄉規劃管理;行政管理學有關知識;城鄉規劃管理的基本知識;依法編制與審批城鄉規劃。
3、城市交通規劃
主要內容:城市交通是城市發展與社會經濟活動的重要支撐,城市交通與土地利用協調發展是城市發展中永恒的主題,當前城市交通已經從城市的配套性基礎設施轉變為引導城市發展的關鍵性因素之一。城市交通規劃作為城市規劃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完善自身系統的協調發展,并結合城市規劃不同階段的需求,實現交通與土地利用的密切銜接,是本課程的關注重點。課程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城市交通與土地利用的關系;城市交通需求分析;城市交通系統功能組織;城市交通發展戰略規劃;城市對外交通規劃;城市道路網規劃;公共交通系統規劃;停車規劃;步行和自行車交通規劃;物流系統規劃;當前城市交通規劃技術的發展熱點與動向。
4、新城市主義案例分析
主要內容:以Peter Calthorpe先生為代表人物的“新城市主義”(New Urbanism)理論,倡導人本尺度、生態節能、歷史傳承、多元融合等思想。具體內容 :(1)新城市主義的產生及核心思想;低碳設計原則與方法。(2)重點內容專題解析:以人為本的街道與城市空間;TOD模式主導的功能混合;科學化的空間理論潮流。(3)案例分析:總體層面——《濟南新東站地區TOD規劃研究》;詳規層面——《濟南新東站地區城中村改造規劃設計》等。
(二)選修內容及教材
1、?? 綠色建筑?????
主要內容:介紹了“十二五”綠色建筑和綠色生態城區發展規劃;2013年我國綠色建筑發展情況,以建筑產業化促進綠色建筑健康發展,既有建筑綠色改造的科研、標準與案例,加強綠色建筑科技研發,推動綠色建筑規模化發展,建筑工業化的思考與實踐,關于推進我國綠色建造發展若干問題的思考,“綠色校園與未來”系列教材編寫,我國綠色建筑效果后評估與調研分析。
2、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街區保護規劃
主要內容:編制基本要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編制;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編制;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規劃編。????????????????????????????????????
??? 3、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
主要內容:提出了海綿城市建設—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的基本原則,規劃控制目標分解、落實及其構建技術框架,明確了城市規劃、工程設計、建設、維護及管理過程中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的內容、要求和方法,并提供了我國部分實踐案例。
4、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
主要內容:增加城鄉用地分類體系;調整城市建設用地分類體系;調整規劃建設用地的控制標準,包括規劃人均城市建設用地面積標準、規劃人均單項城市建設用地面積標準以及規劃城市建設用地結構三部分。
5、城中村改造??
主要內容:在總結國內外相關理論、分析國內各主要城市城中村現狀及改造思路的基礎上,側重從土地利用的角度分析了城中村形成機制,認為城中村改造的前提是土地改制,并提出了城中村土地和房屋改制的具體政策構架;闡述并運用土地資產經營理論,得出解決城中村改造資金問題的解決方案,提出“自下而上”以村為主體實施城中村改造的思路,并對廣州市一個城中村的改造進行實證分析;在研究方法上充分運用現代地籍技術和方法,對廣州城中村土地利用現狀資料進行了大量的采集、整理和分析。